這是我在離開兩年多以後...第一次為這本書.我愛的島嶼.訴說一段真實的感覺
書名"選擇生命被看見"
記錄著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創辦人成立協會的目的和過程
你對蘭嶼的想像是什麼?藍天?碧海?丁字褲?有圖騰的獨木舟?對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蘭嶼是一個比鄉下更偏僻,比外國更陌生的異鄉。書中的主角就像到非洲付出奉獻的連加恩一樣,張淑蘭,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照護,卻面臨種種文化上的衝擊與困難,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大家為她起立喝采。
這本感人的書,像紀錄片如實的寫下一段段僅此一回的畫面;像故事書娓娓道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更像攝影機四處獵取珍貴的達悟族的片段。在面對蘭嶼人最幽微黯淡的生命時,張淑蘭選擇讓生命被看見、被關懷、被珍惜。在一點一點的照護中,年輕護士為老人們重新點燃生命的喜悅,也讓和他一起工作的族人開始用愛與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老與死的傳統禁忌。
在蘭嶼達悟族的傳統,照顧生病的老人會引來惡靈。一位年輕護士如何用拍紀錄片的方式,突破蘭嶼傳統的生死禁忌?
這是一本觸及生命與死亡,絕望與重生的書。故事的主角張淑蘭,是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在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看護時,所面臨的種種文化衝擊與困難。為了讓蘭嶼老人的處境被看見,他拿起攝影機開始拍攝紀錄片,克服種種困難與禁忌在當地訓練義工、創辦居家關懷協會,進而一步步改變蘭嶼老人的處境,也讓人重新認識蘭嶼的文化。
(以上文字取自: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4271230175)
回想起自己和這本書的機緣
是在一次敦南誠品的閱讀...
當時的我因為家中長輩住院身心沮疲
工作.學業.....可悲的連愛情也來煩我一角><
記得我在書店內哭的很慘....書翻不到1/3.淚都不只流一公升了
也因此...促成了我到那協會當一星期志工的主因
踏上那塊土地...第一次用相機幫忙記錄協會的例行工作
照顧老人的起居...幫忙換要打掃環境....更重要的是陪伴她們聊天
第一家奶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因為她掉了50元硬幣
一直請求志工幫她找找看掉在哪...不到2坪大的屋內.站著兩位志工及一位奶奶
大家些是安撫她的情緒...幫她塗上痛風的藥
在打掃完環境後...趴在地上.在沒有燈光的房子裡一直用雙手探索尋找
我一直都站在門外不敢走入屋內
除了是因為空間小外...其實是因為一股味道
不敢說出口的味道
在志工的表情裡...彷彿只有我感受到這味道
離開這戶奶奶...我們又到了一戶奶奶家
這位奶奶....她讓我哭了
她的居住環境算不錯..和子女同住
我們去拜訪她時.她正在為自己包檳榔
大家忙著幫奶奶打掃環境...而奶奶卻是很熱情嘴巴說不停.說著她今天的點滴
一直笑...一直笑
直到要離開時...因為信仰.大家正準備要低聲禱告時
奶奶主動牽起大家的手...說"讓我來領導大家吧"(大概是這意思吧..因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有人起頭才可以禱告)
我聽不懂達悟族的語言...只是靜靜的拍照紀錄
此時...我好想哭
可能是因為這位奶奶...讓我想起我家奶奶吧
她們擁有一樣爽朗的個性.愛講話的特質.
我的奶奶因為年紀大了...從醫院回來後.變的開始有點記不住人
我站在這裡...彷彿是記錄著別家奶奶的故事
而我的奶奶呢?
突然慚愧了起來...奶奶.我似乎為妳做的事..好少好少><
記憶中..在蘭嶼的每天.當地的老人總是不吝嗇的以微笑回饋給我們
她們的笑容...真的是我看過最珍貴的
好溫暖...好溫暖
到有天...當我發現我也站在屋內.再也不覺得有味道時
我突然才明白...原來真心的付出.是會心無旁鶩得
我能給予的幫助真的很微小
在協會裡的每位志工...她們無私為族人付出
看到自己竟為那些雞毛小事..心煩到出走台灣.隻身來到蘭嶼
這裡的一切...就像是母親一樣.暖暖的環抱我
尤其是協會裡的一位大女孩"保拉"
一位香港女生..因為信仰.獨自來到蘭嶼奉獻近3年多的時光
身為台灣人的我...長到如此.也只為自己的家盡過義務而已
是她....讓我相信.我應該可以幫這塊土地更多
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http://www.kokai.org.tw/
請大家進去看看吧...這協會真的很用心的為家鄉付出
我親自體驗過..所以我相信...她們的努力是值得鼓勵及被肯定的
相信在台灣這土地...一定也有很多這樣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忙
我沒有特別想偏袒這地方..而是因為那裡我親身體驗過.所以會想多幫些什麼..
如果...將來我發現更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定也會身體力行...付出我所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