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網路瀏覽到這讓人很生氣

錯...是讓神也很生氣的一則消息

已下的文章請大家踴躍分享給周邊的所有人

還給蘭嶼島上居民一個健康島嶼

 

 

[開箱] 核廢料之奇幻旅程與蘭嶼輻射外洩始末

untitled 

直接說結論。一、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確實有放射性物質外洩,這個台電也承認,但他們說放射性物質外洩是「檢整作業」造成,而測量到的人工核種低於法定標準,所以就算外洩也都符合安全標準。二、檢整是個黑盒子,缺乏民間監督,原能會介入空間也有限。

對於台電說法,有些蘭嶼人無法認同。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斛古就說,總之外洩是事實,而所謂安全標準是他們自己訂的,雖然犯規了但合乎自己訂出來的標準,這又如何?

「我們是受害者,要證明他不安全還得要我們自己舉證,這等同是被強暴的人還要自己找證據一樣。」斛古說,「反正他就是不能外洩,不能被檢出。」

「反正就是不能外洩」?台電辦得到嗎?答案幾乎是否定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告訴你蘭嶼貯存場幹嘛要檢整、什麼是檢整,以及哪些檢整環節會造成放射性物質外洩。

 

幹嘛要檢整?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的成立目的,是要「暫時放一下」低放射性核廢料,等一切就緒,就要把核廢料桶拿去公海海溝裡面丟掉,也就是「海拋」。台電公司把低放射性輻射廢棄物濃縮、固化後,裝進一般的55加侖鐵桶,這些鐵桶容易鏽蝕,對於放射線的屏蔽效果也很爛。他們的思維是 – 反正都是要丟掉,幹嘛要用又貴又重的鉛桶來裝?

不過咧,1991年的時候,國際社會開始禁止將核廢料海拋,1996年時更透過《倫敦公約》的修訂,進一步限縮可海拋項目,所以這些本來被裝在輕便垃圾袋裡的核廢料,就一直被放在蘭嶼的垃圾桶裡了。從1982年5月~1996年4月,台灣一共丟了97,672桶核廢料。

EDD_1239 

好,核廢料桶很陽春,那麼放核廢料桶的地方呢?你看照片就知道,那個一排一排綠綠的,就是裝核廢料桶的壕溝,綠色的則是大鐵蓋。壕溝總數約23座,有長有短,也有分單雙列,所以每壕溝放了多少桶核廢料不一定。

壕溝的深度是地下3米,地上1米5,外圍材質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厚度35公分左右,上蓋則是許多片重約5~10噸的鋼筋混凝土板。台電將核廢料桶放進壕溝中,堆成3層,然後把蓋子蓋上,從1982年輸入第一批核廢料到現在,剛好30年。

好,所以畫面大概就是這樣的。經過濃縮、水泥(或樹脂)固化的核廢料,被裝在10萬桶鐵桶裡,他們坐船抵達蘭嶼的海邊的貯存場,然後被放進淺淺的水泥壕溝中,最後鐵蓋被蓋起來。

由於核廢料場的儲存裝置、空間如此「精簡」,海風吹啊吹把一些濕氣、鹽分吹進壕溝中,加上壕溝難免有些漏水,所以這10萬桶核廢料發生了嚴重的鏽蝕、破裂現象。

1996年,原能會跟台電說,那10萬桶核廢料看起來很不妙,鐵桶破裂會讓核廢料粉塵容易飄散,以後破桶子也不容易搬家,於是要求台電對核廢料進行全面性的「檢查整理」。2007年11月26日,拖了11年,台電總算開始「檢整」了。

 

檢整如何造成輻射物外洩?

 

簡單講,所謂的檢整就是把壕溝裡的核廢料桶,分階段拿出來做盤點、分類,順便把壕溝打掃乾淨,最後再把整理完的核廢料桶給放回去。真要細講的話有點複雜,大略流程大家看影片就知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BUymXl2xBxE#t=100s

 

 

台電將蘭嶼的檢整作業發包給永樂公司來做,一名離職的永樂員工告訴我說,檢整作業的前期,所有把核廢料桶從壕溝中取出的作業,都要靠「取出單元」和人工合併來做,進度很慢,核廢料桶露天的時間比較長。

所謂的取出單元,就是一個笨重的會走路的房子。當工人用40噸吊車把蓋子打開後,取出單元才會慢慢「走」過去把壕溝給蓋住,所以露天時間可能會維持30~6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你能想像壕溝內的放射性粉塵有多麼快活嗎?

由於「取出單元」太笨重,而且夾具取桶有困難,講白了就是設計錯誤很難用,所以原能會後來核准永樂在那邊多蓋兩大兩小的「遮蔽物」,用來取代「取出單元」的功能。遮蔽物其實和取出單元大同小異,差別是它作業比較快,可以縮減露天開蓋的時間,重點是取桶也比較快。

不管是取出單元還是遮蔽物,反正他們遮住開放的壕溝之後,緊接著進行的就是取桶和分類作業,這會造成壕溝內的粉塵大量被擾動,也容易讓放射性物質飄散。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制局第二組組長鄭維申說,物管局很早就預料鈷60很容易在檢整時外洩,所以要求取出單元和遮蔽物都要做負壓,藉此抑制粉塵外洩。

有關取出單元、遮蔽物的負壓做得怎麼樣,我實在懶得吐槽了,大家直接看照片就好,如果這種遮蔽方式真的有辦法做負壓,我看同花也打得贏Full House了…

2 

工人在壕溝中搬運核廢料桶,一旁連基本遮蔽都沒有落實,遑論負壓隔離?

 

 

 

 

3 

反核團體日前公布的「破裂」桶,有些早已破到連桶子都找不到了,工人進入壕溝中進行取出作業時,很容易造成輻射粉塵外漏。但池國泰說,這其實只是最嚴重的少數桶,並非全部破裂桶都這麼嚴重。

 

 

 

回到取出、分類作業的環節。檢整作業會將核廢料桶依保存狀態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第一類「完整」、第二類「輕度鏽蝕」、第三類「輕微破損」、第四類「破碎」。首先,所謂的第一類總共只有380桶,佔總數的0.4%不到。第二類有3萬多桶,是次多的種類,分類依據是「有生鏽但沒破洞」。

「輕微破損」桶的分類標準就有點模糊了,因為破一個洞和破一百個洞都會被歸在第三類,我想輕不輕微見仁見智,似乎只要他沒有「破碎」,也就是整桶像是被化骨棉掌打到一樣,都會被丟到這一類。

根據永樂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他們經手的輕微破損桶總數達59,263桶,超過經手總數的60%。由於我們無法取得非永樂公司經手的核廢料資料,但從這分類比例算起來,如果「預檢整」的6千多桶中,同樣有6成屬於第三類,那麼這類型的最後總數絕對超過6萬桶。

至於最後一類的「破碎」桶,我想大家看照片就知道是什麼意思;永樂公司經手的破碎桶總數共2124桶,台電公司說這個只佔總數的2%,比例很低,不過如果很多破損很嚴重,卻沒有解體的核廢料桶也被算到這一類,比例絕對會高於2%才對。話說這其實不是重點,反正他怎麼樣都比0.4%要高出5倍以上。

4 

嚴重破損的核廢料桶,也只會被判定為「輕微破損」

 

 

 

 

5  

嚴重破損的桶身,裡面的固化水泥都露出了

 

 

 

 

總之呢,上述的四類核廢料桶會在取出作業時順便被分類。第一、三類會被載到「暫存區」放著,基本上沒什麼處理,但第三類會被裝進鍍鋅鋼版做成的櫃子裡存放。至於第二、四類會被送到「處理中心」,第二類反正就補補漆,第四類比較麻煩,要整個破碎之後再重新固化、裝桶,處理完後可能一桶會變成三桶,所以檢整作業程序結束後,蘭嶼貯存場的核廢料桶數才會變多。檢整結束後,蘭嶼的核廢料從97,672桶,變成100,277桶。

好,回到正題。不管核廢料桶被分到哪一類,總之他們被吊離壕溝後,都是要經由卡車送到暫存區或處理中心,這個卡車會沾到非常多的放射性粉塵,然後持續在園區中趴趴走。請注意,蘭嶼貯存場就蓋在海邊,雖然卡車依規定不能離開園區,但海風一吹,附著在車上的粉塵就還會隨海風四散。

鄭維申說:「車子去接桶子,出來還是會有很低微的粉塵…很低的量我們的機器是測不到的,但累積久了就測得到。」鄭維申這裡所說的「累積久了就測得到」,是指在在貯存場外,累積在底泥、岸沙、石苔、海藻、芒草上測出來的鈷60。

被送到暫存區、處理中心的核廢料桶,會視分類而定做出不同處置,大體上跟前面講的處理方式一樣,這個環節不是本文重點,以後有機會再解釋。

壕溝中的核廢料桶被清空後,工人就會開始清理30年沒打掃過的壕溝,把許多遺落的放射性粉塵給清乾淨,順便巡視一下壕溝有沒有破損、漏水之類的問題。在這個環節,同樣地,粉塵也很容易飄散到壕溝外。

最後,所有處理完的核廢料桶都會被送回壕溝中,這個階段被稱為「回儲」,很可能會花上一天的時間,而且全部是露天作業。鄭維申說,回儲作業早上大概會花上3小時,下午則約2小時,中午休息時會蓋上雨布防水。

根據鄭維申和蘭嶼貯存場經理池國泰的說法,回儲作業因為核廢料桶已經沒有粉塵,所以露天是OK的,不過你知道的,為了避免同花打得過Full House的情況發生,我還是傾向把這一整天的露天時間,列入輻射外洩的風險時段。

 

輻防衣不防輻射,就跟松露巧克力其實也沒有松露一樣?

 

附帶一提,在回儲作業時,幾乎所有工人都沒有穿幅防衣,甚至下壕溝的工人也一樣。根據台電與原能會物管局的說法,當年只要劑量在2R,也就是200毫西弗以下的低放射性核廢料,都可以送到蘭嶼,而200mSv這限制,其實是運送標準上限,海拋是沒有限制值的。

池國泰說,當初送進來的每桶核廢料放射性不一,從最高200mSv到只有幾百μSv都有,而即便當年有200mSv,經過15~30年的衰變後,現在最高也只剩10~20mSv。他強調,現在蘭嶼核廢料的放射性落差總之很大,從十幾mSv到100多μSv都有。

「防護衣不是防輻射,大家都誤會說演電影,要穿黃衣服才可以,你要接觸廢料桶,才要穿,那個是防粉塵,沒有防照射。」池國泰說,所有回儲的廢料桶最後都要經過擦拭檢查,沒有粉塵才可回儲,所以回儲作業時無須穿戴輻防衣。

那麼,放射線呢?這幾百桶核廢料中,還是有些放射性高達10mSv以上,這樣丟著卯起來對工人照射是OK的嗎?針對這點,池國泰說,每個工人身上都有戴配章,如果被照射達每日工作上限,那離開現場就可以了。

寫到這裡,萬一你前面其實都沒有認真看,那也沒關係,我們來總整理一下好了。簡言之,按照台電之前的檢整流程,造成放射性粉塵外洩的環節有一、露天開蓋;二、取出作業未落實負壓隔離;三、卡車散佈粉塵;四、清掃作業造成粉塵外溢;五、露天回儲。

6  

回儲作業時,工人都沒有穿輻防衣。台電和物管局都說,安啦,這個沒有粉塵沒關係。至於輻射照射問題,台電則說,反正工人照射警戒值到了離開就好。一名離職的永樂員工則批評,現場作業員工幾乎全是達悟族人,台電人自己不幹這事,長期照射輻射線,恐怕對未來達悟族傳承有影響。(圖片取自台電簡報)

 

 

 

 

7  

三類桶回儲作業,員工就算下壕溝也不穿輻防衣、不袋口罩,台電說,核廢桶都被放進櫃子裡了,沒有粉塵沒關係。至於有些人疑似連輻射感應佩章也沒戴?台電說,他們可能是放口袋裡。

 

 

檢整安全靠台電自己把關?

 

也許有人問,台電檢整作業自己搞,弄到放射性粉塵都外洩(而且他們也沒有要否認或害羞的意思),搞得蘭嶼達悟族人心惶惶,過程中原能會都不用出來管一下,或是監督的嗎?

對於這點,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制局副局長邵耀祖解釋,原能會針對蘭嶼核廢料貯存場檢整作業,有所謂的月檢、年檢、專案檢查,不過他坦言:「基本上我們人不在時,都看相關作業記錄。我們不是作QC(品管),而是作品保檢查,我們也會有以記錄為主,現場檢查為輔。」

邵耀祖表示,檢整作業安全把關,其實最主要依靠的,還是台電的自主管理,原能會只能看台電有沒有按照承諾去做。而台電的自主管理程序是這樣的,第一道是包商自己監工,第二道是貯存場人員監管,第三道是台電後端處的人不定時監管,第四道是台電核安處抽查,在這之後,才是原能會的「品保檢查」,確認台電有沒有照承諾走。

發現了嗎?所有把關程序幾乎都是台電自己來,原能會只能「以記錄為主,現場為輔」,看看台電有沒有照承諾去做。這樣的檢整流程,即便台電宣稱外洩值低於「法定警戒值1/20」,還是很讓人難以心安。

蘭嶼貯存場宣稱檢整作業以後每3~5年都會做一次,而且他們更坦言搬遷時也會造成外洩。我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原能會物管局的人,其實對於部分檢整細節不是很有把握,有些疑問得先查資料才能回答我(當然,謹慎是好事),這在某種程度上透露出一個訊息,那就是檢整安不安全、承諾有沒有被徹底落實,其實一切都要看台電自己的良心,原能會作為監督者角色,其實介入的程度很有限。

另外,針對爭議重重的核四,政府弄了個安全監督小組去督它,這小組有多少具體成效先不管,至少民間團體比較有施力的空間,但為什麼核廢料貯存場卻像是個黑洞一樣?(真的是黑洞也就算了,至少不會有輻射外洩)

看完這篇落落長的「核廢料開箱文」,不曉得你對以後每三、五年就要來一次的核廢料檢整作業能放多少心?

對了,台電宣稱這次檢整作業「微量外釋」的放射線,遠低於法規警戒值的1/20,所以蘭嶼人大可以不用那麼緊張。下一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台電這種隨時都會有輻射「外釋」的檢整作業,對於蘭嶼到底有何影響。

(以上文章完整引用於:公視新聞議題中心[開箱] 核廢料之奇幻旅程與蘭嶼輻射外洩始末)

 

 

 

我不是蘭嶼人

也不是環保激進份子

只因為我熱愛那塊島嶼

我沒有很遠大的志向

只希望台電敢做敢當..不管是政治因素還是個人決定

都請全面退出蘭嶼

還給島上居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堅決反對你們無賴的"土地續約"

核電不是我們主要的用電來源...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會是

 

 

 

這文章

我想說的只是想呈現一件一直持續發生在我們國家的事情

2012.2.20...蘭嶼人發動反核抗爭

台灣派了數百名警察前往鎮壓

在台灣卻是一件新聞都沒有報導

全天候的"林來瘋"

他個人的努力是值得所有人學習.值得為他喝采...而不是藉他事蹟.讓自己(指台灣)沾光

試問你對他人付出過什麼吧

 

 

 

蘭嶼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

請大家一起重視這議題

不要因為不發生在台灣本島...不發生在你我家隔壁而忽略它的嚴重性

這議題的嚴肅性

也歡迎大家有興趣的或感興趣的可以一起分享討論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漂亮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